铜川日报:张学虹 传承中医药文化 做有温度的中医人

55.jpg

本报记者 李阳

  

      在众多医学领域中,中医凭借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深厚的文化底蕴,逐渐赢得了越来越多人的认可。在市人民医院有这样一名80后中医工作者,凭借其精湛的医术和丰富的临床经验,为众多的患者解除病痛,赢得了患者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,她就是中医科副主任张学虹。
  坚守医者初心 不负患者托付  2010年,张学虹从陕西中医药大学研究生毕业后一直在临床一线工作。她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,始终坚持辨证论治,深入挖掘中医经典的精髓,结合现代医学知识,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治疗风格,患者们经过她的治疗,病情得到了有效控制,生活质量得到了显著提升,她被大家亲切地称为“贴心的小女子”。
  每次科室例会,张学虹总是会给大家一再叮嘱说,对患者“对症下药”,才能“药到病除”。她曾经接诊一位患有慢性肾病的中年女性,因常年病痛折磨,该患者全身浮肿,精神萎靡不振,看着患者就诊时那无助的眼神,张学虹连忙安慰说,“您的病交给我您就放心吧,一定能康复起来的”。她详细询问了患者的情况,并制定了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,根据病情及时调整方案,经过她一段时间的中药调理和鼓励,患者的病情康复了,也重拾了对生活的信心。
  在多年的临床经验中,张学虹对危重病人的抢救,也有着丰富的经验。一个夏天的中午,张学虹正在病区值班,一中年男性背着患者跑进病区,张学虹立即上前诊治,发现是科室的老病号。张学虹立即把病人抬到病床上,发现老人已经有些神志不清了,在经过仔细问诊和细心查体后,发现老人可能不是简单的胃肠疾病,立即联系CT室,陪同病人一起做了头颅CT,检查结果显示,老人颅内出血,出血量约20ml。张学虹紧急联系脑外科等相关科室会诊,并安慰患者家属。张学虹说,“老爷子的治疗交给我吧”。她为老人作了详细的诊疗方案,老人有些神志不清,张学虹就将煎好的中药经鼻饲管胃内注入,3天后,老人神志转为清醒,家属一颗悬着的心也放下了。随后张学虹给老人进行了针刺治疗,促进肢体功能康复,老人最终恢复到能扶杖行走,生活基本能自理,家属专程来感谢她。在张学虹看来,是患者和家属的信任给了她动力,让她一往无前。
  发挥中医药优势 彰显中医人的担当  作为中医科负责人,张学虹带领中医科医护人员在平时的防疫保健中及早介入,提前预防,在全院范围内宣传并推广佩戴中药香囊、艾灸保健、中药茶饮等,以提高全院医患的身体免疫力,并坚持多举措普及中医药知识。
  科室先后开展了“火龙灸”项目。在疫情期间,她提前拟好了提高免疫、预防冬季流感的中药处方“玉屏风饮”,并制成具有驱邪避秽、芳香化湿功效的中药香囊,送到医护人员手中。依据铜川市的地域气候特征及人群体质,筛选出协定处方,针对高危患者,她积极参加多学科联合会诊,全面开展拔罐、艾灸、针刺等多种适宜技术,并开设铜川第一家“中医新冠康复门诊”,以促进新冠感染后全周期中医调理。在她的带领下,坚持中西医结合、中西药并用,充分发挥中医药的特色和优势,彰显中医人的使命担当。
  弘扬中医药文化 创新中医药发展  作为一位有着扎实中医基本功的中医师,张学虹深知传承与创新的重要性。在日常工作中,张学虹注重将传统中医理论与现代医学技术相结合,不断探索新的治疗方法和技术手段。她积极参与中医科研项目,推动中医药现代化进程。
  在疾病防治方面,她擅长将中医与西医二者融合起来,积极探索两者在疾病防治方面的最佳结合点。肿瘤患者进行化疗时,多会出现恶心、呕吐等胃肠道反应及骨髓抑制,她便提前干预,化疗前即给予口服中药,并进行穴位贴敷治疗,能明显减轻化疗药物的副作用,改善病人的精神状态,支持化疗的顺利进行。
  除了在临床和科研方面取得显著成绩外,张学虹还十分注重服务基层群众,多次参加医院组织的健康义诊活动,经常深入到农村和偏远地区,为当地群众提供免费的中医医疗服务,很多患者慕名而来,而她总是悉心地为患者提供服务。
  张学虹不仅是一位经验丰富的中医师,更是肩负传承中医药精神的教师,承担着教书育人的重任。她积极参与医院教学工作,为学生们传授中医药学的知识和技能,而在她的悉心指导下,许多学生逐渐成长为优秀的中医人才,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。
  对于一个医者来说,张学虹的眼界很小,小到专注地盯着她手中一根小小的银针;她的世界又很大,大得让人惊艳,传承中医药文化、佑护苍生……
  多年来,张学虹把中医药工作融入了生命,不断创新为患者提供中医药健康服务,让他们重拾生活的希望,也让张学虹的中医世界有情感、有温度、有精神、有故事。